实用工具

首页> 百家姓>

令狐姓起源-令狐姓的来源-令狐姓的名人

令狐氏
太原郡:秦汉置太原郡,治所在晋阳,在今太原市西南。隋改晋阳为太原,又另设晋阳,与太原同城。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。宋太宗太平兴国中,改并州为太原府,移治阳曲(今太原市)。以后宋、金河东路、河东北路,明清以来省会都在此地。,

历史来源

「令狐」源出

令狐(Línghú)姓源流单纯,源出有一:出自姬姓,源出魏氏所改,以邑名为氏。上古时,周文王有个儿子叫毕以高。毕公高有个孙子叫毕万,毕万在春秋时,在晋国当高官,他有一个曾孙叫魏颗。魏颗有军功,活捉了秦国大将杜回,于是受晋国君主封于令狐,令狐那地方,就在现今山西临猗县西边一带。魏颗的后代,享用令狐的物产,并以封地为姓,称令狐氏。令狐姓是周朝王族的后代。

得姓始祖

令狐姓起源

魏颗。令狐氏出自姬姓,源出于魏氏所改,以邑名为氏。晋国大将魏颗有一次率军与秦国军队交战,魏颗与秦国勇将杜回遭遇。魏颗不是杜回的对手,只好且战且退。杜回眼看就要追杀上来,却被一位老人用茅草绳绊倒在地,魏颗赶紧回身将杜回捉住,最后将秦军打败。原来这位老人是魏颗父亲的宠妾祖姬的父亲,当牛魏父去世时,魏颗坚持不让祖姬为父亲陪葬,而让她改嫁他人。祖姬的父亲这次是特意来报答魏颗的救女之恩的。魏颗立下这次战功后,晋景公把令狐(今山西省临猗县西)作为奖赏封给他。魏颗的儿子后来就以父亲封地的地名为姓氏,称为令狐氏。故魏颗就是令狐姓的得姓始祖。

迁徙分布

令狐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。所谓令狐,本来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地名。这个地方的位置,根据《水经·冻水注》所记载的“令狐即猗氏地”,即今山西省猗氏县的西方。那么,这个地名又是怎样变成复姓的呢?根据《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记载,原来,春秋时代曾经一度称霸诸侯的晋国,在公元前376年的时候,被其大夫韩、赵、魏三家分晋。当时瓜分晋国的魏氏,是传自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,毕公高的裔孙毕万,首先在晋国官拜大夫,声势一天比一天盛,到了毕万的孙魏?撸?据史料记载,魏?呤谴呵锸苯?国的一位名将,他曾跟随晋文公重耳出亡多年,晋文公即位后封他为大夫,让他继承魏氏的封邑。魏?叩笔庇懈龀桄?叫祖姬,据说魏?呙看纬稣髑岸家?交代家人说:“万一我战死,就让祖姬改嫁,别耽误了她的青春。”但魏?叩昧酥夭。?临死前却要家人让祖姬殉葬。他死后,小儿子颗认为他的要求是在神智昏乱时提出来的,与他平时的主张不一致,不应该听从,所以坚持让祖姬改嫁了。后来颗在同秦军杜回交战中节节败退,一直退到一片草地中间。杜回健步如飞,追杀过来。可是当他杀到草地中间的时候,忽然间步履艰难,几次踉跄欲倒。魏颗觉得奇怪,仔细一看,原来有一位老人正伏在草丛中,把长长的草结在一起,形成一道道绊索,杜回到了这里,就像陷入了罗网一样。魏颗大喜,赶快驱车冲上前,把杜回捉住,打败秦军。后来魏颗才知道,原来这位老人是祖姬的父亲,他因为感谢魏颗的救女之恩,特意冒着生命危险来助魏颗一臂之力。为了奖励魏颗的这次功劳,晋景公把令狐之地赏给他做了封邑。魏颗的儿子魏颉就以封邑为姓而姓了令狐,称为令狐氏。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。令狐姓望出太原郡,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太原市一带。

堂号

泣墓堂:后魏令狐仕,兄弟四人,早年丧父,泣墓十载。他事母至孝,乡里无不称赞。

博施堂:博是广泛的意思。令狐仕兄弟勤俭持家,用自家勤劳换来的财物广泛地施舍给穷苦人家。

,

家族名人

令狐楚:唐朝大臣、诗人,字壳士,宜州华原人。他举进士后入仕,担任过中书待郎、尚书、仆射等官职,政绩卓著。他还常与名诗人白居易、刘禹锡唱和,李商隐也出自他的门下,但他本人所作的好诗并不多。他的儿子令狐?也举为进士后入仕,后官至丞相。

令狐?:字子直,令狐楚之子。举进士,擢累左补阙、右司郎中,出为湖州刺史。大中初,召为考功郎中、知制诰,入翰林为学士,进中书舍人,再迁兵部侍郎,俄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(宰相)。懿宗嗣位,出为河中节度使,徙宣武、淮南。僖宗时,终凤翔节度使,封赵国公。

令狐德?保禾瞥?时的著名学者,又名令狐熙子(583-666),宜州华原人。学问广博,博涉文史,早岁知名。他收集大量宝贵的古典书籍后,又组织人整理抄录,太宗贞观中请修梁、陈、周、齐、隋五史,自领周史,在中国文化史上做了一件承前启后的大事。高宗朝官弘文馆学士、太常卿。累迁国子祭酒。暮年著述尤勤,国家凡有修撰,无不参预。卒谥宪。有集传世。

百家姓工具简介:

  • 栏目:民俗文化
  • 使用次数:283739 次浏览
  • 更新时间:
  • 百家姓工具链接:https://baijiaxing.57cha.com

《百家姓》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出版物,收集了504个姓氏。《百家姓》记录了中国最常见的姓氏,并以四字句的形式编排,便于朗读和记忆。它不仅在汉族中广泛流传,也影响了其他民族的姓氏文化。《百家姓》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,常被用于儿童的启蒙教育中,帮助他们学习认字和了解家族姓氏。